中国美术馆举行“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

《学院与艺术》展览总前言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民盟中央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承办,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协办的“学院与艺术——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于2008年10月18日下午3:30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壁画学会会长侯一民,李可染基金会理事长邹佩珠,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及冯法祀、刘勃舒、孙美兰、陈丹青等吴作人先生的几代学生,吴作人海内外亲属及社会各界友好共约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北京大学教授、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朱青生分别致辞。

靳尚谊主席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个展览,来纪念中央美术学院的老院长诞辰一百周年,今天也是中央美院九十周年院庆。因此,把学院的主题作为展览的题目,是恰如其分的选择。因为美术学院90年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民族处于深重灾难之时,奋而学习西方,引入世界先进的制度和思想来使祖国富强的历史。

靳尚谊主席致辞

吴作人先生是中国较早的引入学院制度的学生,后来,由于他杰出的才能和厚重的品质,被遴选为留学生再度到欧洲学习艺术,深入了解西方学院的精华。吴先生在西方艰苦学习,以金奖毕业,成为我国派出留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代表,为祖国赢得光荣。学成之后,他应当时主持中国艺术教育的徐悲鸿先生的邀请回国任教,先在中央大学,后来北上在北平艺专任教。中央美院成立之后,吴先生任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将毕生的才华和精力贡献给了艺术教育事业。而在教育过程中,他教学相长、创作并举,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身体力行,将一个教育家和一个艺术家完美地集于一身,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大师,成为中央美院的骄傲。吴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这里讲话的时候,历史上的一幕幕画卷涌上心头,不禁回想起学生时代老师的音容笑貌。作为一个继吴作人先生之后的美术学院院长,我也更多地回忆起中央美院正是在一代代教师、艺术家和院长的努力之下,才成为了一所世界著名的学院,培养出难以数计的美术人才。我们学院没有辜负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嘱托,没有辜负艺术界的期望。

今天,中国正处于文化复兴的机遇,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正在更大规模地以更快的步伐前进。值此承上启下、日日更新的时代,我们在此纪念老院长,会增加我们更多的历史责任感,也帮助我们透过展览和研究,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形势和任务,体会我们的责任和追求,将中国的艺术事业推向更高境界。只有我们的学院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艺术有更杰出的作品出现,才能告慰老院长。

在此,我作为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央美院的一位教师,祝贺展览的开幕,并向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谭平副院长在致辞中说:“吴作人先生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学院的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位完整地完成西方学院教育,并取得最高成绩者。在国外取得优异成绩的吴先生回国后随即任教于中央大学、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历任教务长、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直至终身,他的一生为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他对于中华民族的美术事业始终抱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用艺术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在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作品形式、思想内涵、美学观念,其作品始终闪耀着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精神之光,其中的艺术语言和精神境界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创作。

谭平副院长致辞

吴作人先生是中央美院的老院长,他一生桃李满天下,现今美术界众多优秀的人才都是他苦心培养的成果。他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建设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长期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因此,在他百年诞辰之际的这个展览对于我们认识他的艺术成就和永不停息的创作精神都有非常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深切地怀念吴作人先生,回顾他多彩的艺术道路,刚毅的人生信念,渊博的学识风范,谦逊的师德言行,同时更是由衷地希望先生的艺术精神能世代相传。

本次展览从学院引进、发展的角度展开对吴作人先生的纪念,这既突出了本次展览的主题和重点,也使观众得以全面地回顾和深切地缅怀吴先生这位中国美术界当之无愧的大师。今天也是中央美院建院九十周年庆典日,值此之际,美院的师生来共同回顾吴作人的教与学,不仅是对于中国学院教育历史的再次展示,同时也为今日中国艺术和中国文化更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朱青生教授从策展思路上对整个展览进行了学术性介绍。这个展览提出了一个学术主题,那就是中国接受西方学院制度的过程是如何开展,又是如何变化和发展的?作为一个与中国传统相异的教育制度,西方学院制度在引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文化冲突、交锋与融合,又是怎样适应中国的需要,最后是如何被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体制?吴作人先生是中国引入学院制度后受教的第一代学生,然后又被派往西方学院,获得最完整的教育和取得完全经验(金奖成绩毕业),回国以后终身任教艺术学院,长期担任中央美院院长,这个个案是研究以上问题的典型切入点。正值中央美院建院90周年纪念,也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好时机。因此将“学院与艺术”和“美术学院的历史与问题”确定为这次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

朱青生教授致辞

在开幕式上,吴作人家属萧慧、商玉生将吴作人先生的一批精品(包括油画、国画、水彩、速写等)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这批作品将在中国美术馆新馆建立的“吴作人专室”中永久陈列展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为萧慧、商玉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展览共分为佳作欣赏和学术性展示两个部分。

在美术馆中央圆厅悬挂了吴作人先生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十余幅,包括《女人体》、《柠檬熏肉》、《哥萨克兵》、《凤凰山》、《负水女》、《齐白石像》、《黄河三门峡》等油画,《横空出世》、《金鱼》等国画及长达10米的书法长卷《体育之研究》。图 展厅

纪念吴作人先生百年诞辰,恰逢中央美院校庆90周年之际,本次展览特意将展览主题定为“学院与艺术”,从吴作人先生的“学”与“教”两方面,全面梳理吴作人先生的教育思想,展示他引进并改造西方学院制度、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历程。

2号厅展示的是吴作人先生“学”的部分,共分为四个主题:“早期国内学院教育”、“欧洲学院教育”、“学院教学进修”和“学院外研究”。

“早期国内学院教育”展示了吴作人先生赴欧留学之前,在南国艺术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跟随徐悲鸿先生学画时的一些素描作品。“欧洲学院教育”将吴作人先生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期间的素描、油画习作及创作,以及他的临摹油画、服装史研究、解剖学笔记等进行了完整地呈现。“学院教学进修”展出了他在“十张纸斋晚画会”上的一些炭笔及水墨写生,而“学院外研究”则展示的是他1940年代西行时期的写生作品。随着对吴作人研究的深入及吴作人作品的进一步整理,在这一部分中展出的很多作品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圆厅后面的圈厅展示的是吴作人先生“教”的部分,也分为四个主题:“学院建制”、“基础教学”、“创作教学”、“其他教学”。

“学院建制”展示了吴作人是如何协助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北平艺专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开展学院教育的,主要展出徐悲鸿给吴作人有关教学方面的一些信函以及文献资料。“基础教学”展出了吴作人先生在教学期间曾经给学生示范的素描及油画作品,“创作教学”则通过写生稿与创作作品的对照,并配以历史照片,再现了一幅幅油画杰作的创作过程。“其他教学”部分更为生动,通过展出吴作人先生在美院的原子弹教学笔记、天文学笔记、收藏的中国古典美学书籍及西方古典音乐唱片、曾经吹弹过的笛子与古琴等,体现出一代大家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他在教育学生时对于“美术”以外功课的重视。

展览于2008年10月19日至28日对公众开放,《学院与艺术》展览图录也同期出版。<<更多图片请点击>>

<<返回               >>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学院的历史与问题”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